一覧に戻る



宋書卷三十五 志第二十五
  州郡一


……(略)……


……晉武帝太康元年,天下一統,凡十有六州。後又分涼、雍為秦,分荆、揚為江,分益為寧,分幽為平,而為二十矣。

  自夷狄亂華,司、冀、雍、涼、靑、幷、兗、豫、幽、平諸州一時淪沒,遺民南渡,並僑置牧司,非舊土也。江左又分荆為湘,或離或合,凡有揚、荆、湘、江、梁、益、交、廣,其徐州則有過半,豫州唯得譙城而已。及至宋世,分揚州為南徐,徐州為南兗,揚州之江西悉屬豫州,分荆為雍,分荆、湘為郢,分荆為司,分廣為越,分靑為冀,分梁為南北秦。太宗初,索虜南侵,靑、冀、徐、兗及豫州淮西,並皆不守,自淮以北,化成虜庭。於是於鍾離置徐州,淮陰為北兗,而靑、冀二州治贛楡之縣。今志大較以大明八年為正,其後分派,隨事記列。內史、侯、相,則以昇明末為定焉。

  地理參差,其詳難舉,實由名號驟易,境土屢分,或一郡一縣,割成四五,四五之中,亟有離合,千回百改,巧曆不算,尋校推求,未易精悉。今以班固馬彪二志、太康元康定戶、王隱地道、晉世起居、永初郡國、何徐州郡及地理雜書,互相考覆。且三國無志,事出帝紀,雖立郡時見,而置縣不書。今唯以續漢郡國校太康地志,參伍異同,用相徵驗。自漢至宋,郡縣無移改者,則注云「漢舊」。其有回徙,隨源甄別。若唯云「某無」者,則此前皆有也。若不注置立,史闕也。


……(略)……


一覧に戻る

宋書卷三十八 志第二十八
  州郡四

    益州 寧州 廣州 交州 越州


  益州刺史,漢武帝分梁州立,所治別見梁州,領郡二十九,縣一百二十八。戶五萬三千一百四十一,口二十四萬八千二百九十三。去京都水九千九百七十。


……(略)……


  越嶲太守,漢武帝元鼎六年立,故邛都國。何志無。領縣八。戶一千三百四十九。

邛都令,漢舊縣。

新興令,永初郡國有。

臺登長,漢舊縣。

晉興長,永初郡國有。

會無長,漢舊縣。

卑水長,漢舊縣。

定莋長,漢舊縣。

蘇利長,漢縣曰蘇示,□曰蘇利。


……(略)……


  犍為太守,漢武帝建元六年,開夜郞國立。領縣五。戶一千三百九十,口四千五十七。去州陸九十。去京都水一萬。

武陽令,漢舊縣。

南安令,漢舊縣。

資中令,漢舊縣。

僰道令,漢舊縣。

冶官令,晉安帝義熙十年立。


……(略)……


  沈黎太守,蜀記云:「漢武元鼎十一年,分蜀西部邛莋為沈黎郡,十四年罷。」案元鼎至六年,云十一年,非也。又二漢、晉並無此郡,永初郡國有,何無,徐云舊郡。領縣四。戶六十五。

城陽令,徐不注置立。

蘭令,漢舊縣,屬越嶲,作「闌」。晉太康地志無。

旄牛令,前漢屬蜀郡,後漢屬蜀郡屬國都尉,晉太康地志屬漢嘉。

 

  寧州刺史,晉武帝泰始七年分益州南中之建寧、興古、雲南、永昌四郡立。太康三年省,立南夷校尉。惠帝太安二年復立,增䍧牱、越嶲、朱提三郡。成帝咸康四年,分䍧牱、夜郞、朱提、越嶲四郡為安州,尋罷幷寧州。越嶲後還益州。今領郡十五,縣八十一。戶一萬二百五十三。去京都一萬三千三百。

  建寧太守,漢益州郡滇王國,劉氏更名。領縣十三。戶二千五百六十二。

味縣令,漢舊縣。

同樂令,晉武帝立。

談槀令,漢舊縣,屬䍧牱。晉武帝立。

牧麻令,漢舊縣,作牧靡。

漏江令,漢舊縣,屬䍧牱。晉武帝立。

同瀨長,漢舊縣。「同」作「銅」。

昆澤長,漢舊縣。

新定長,晉太康地志有。

存䣖□,晉太康地志有。

同並長,漢舊縣,前漢作同並,屬䍧牱。晉武帝咸寧五年省,哀帝復立。

萬安長,江左立。

毋單長,漢舊縣,屬䍧牱,晉太康地志屬建寧。

新興長,江左立。

  晉寧太守,晉惠帝太安二年,分建寧西七縣為益州郡,晉懷帝更名。領縣七。戶六百三十七。去州七百三十。去京都水一萬三千七百。

建伶令,漢舊縣,屬益州郡,晉太康地志屬建寧。

連然令,漢舊縣,屬益州郡,晉太康地志屬建寧。

滇池令,漢舊縣,屬益州郡,晉太康地志屬建寧。

穀昌長,漢舊縣,屬益州郡,晉太康地志屬建寧。

秦臧長,漢舊縣,屬益州郡,晉太康地志屬建寧。

〔俞元長,漢舊縣,屬益州郡,晉太康地志〕屬建寧。

雙柏長,漢舊縣,屬益州郡,晉太康地志屬建寧。

  䍧牱太守,漢武帝元鼎六年立。領縣六。戶一千九百七十。去州一千五百。去京都水一萬二千。

萬壽令,晉武帝立。

故且蘭令,漢舊縣云故且蘭,晉太康地志無。

毋斂令,漢舊縣。

晉樂令,江左立。

丹南長,江左立。

新寧長,何、徐不注置立。

  平蠻太守,晉懷帝永嘉五年,寧州刺史王遜分䍧牱、朱提、建寧立平夷郡,後避桓溫諱改。領縣二。戶二百四十五。去京都水一萬三千。

平蠻令,漢舊縣,屬䍧牱。故名平夷。

鄨令,漢舊縣,屬䍧牱。

  夜郞太守,晉懷帝永嘉五年,寧州刺史王遜分䍧牱、朱提、建寧立。領縣四。戶二百八十八。去州一千。去京都水一萬四千。

夜郞令,漢舊縣,屬䍧牱。

廣談長,晉太康地志屬䍧牱。

談樂長,江左立。

談栢令,漢舊縣,屬䍧牱。

  朱提太守,劉氏分犍為立。領縣五。戶一千一十。去州七百二十。去京都水一萬四千六百。

朱提令,前漢屬犍為,後漢屬犍為屬國都尉。

堂狼令,前漢屬犍為,「狼」作「琅」。後漢、晉太康地志屬朱提。

臨利長,江左立。

漢陽長,前漢屬犍為,後漢無,晉太康地志屬朱提。

南秦長,本名南昌,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南廣太守,晉懷帝分朱提立。領縣四。戶四百四十。去州水二千三百。去京都水一萬四百。

南廣令,漢舊縣,屬犍為,晉太康地志屬朱提。

新興令,何志不注置立。

晉昌令,江左立。

常遷長,江左立。

  建都太守,晉成帝分建寧立。領縣六。戶一百七。去州二千。去京都水一萬五十。

新安令,晉成帝立。

經雲令,晉成帝立。

永豐令,晉成帝立。

臨江令,晉成帝立。

麻應長,晉成帝立。

遂安長,晉成帝立。

  西平太守,晉懷帝永嘉五年,寧州刺史王遜分興古之東立。何志晉成帝立,非也。永初郡國、何志並有西寧縣,何云晉成帝立,今無。領縣五。戶一百七十六。去州二千三百。去京都水一萬五千三百。

西平令,何志晉成帝立。

溫江令,何志晉成帝立。

都陽令,何志晉成帝立。案晉起居注,太康二年置興古之都唐縣。疑是。

晉綏長,何志晉成帝立。

義成長,何志晉成帝立。案此五縣應與郡俱立。

  西河陽太守,晉成帝分河陽立。領縣三。戶三百六十九。去州二千五百。去京都水一萬五千五百。

芘蘇令,前漢屬益州郡,後漢、晉太康地志屬永昌。「芘」作「比」。

成昌令,晉成帝立。

建安長,晉成帝立。

  東河陽太守,晉懷帝永嘉五年,寧州刺史王遜分永昌、雲南立。永初郡國又有西阿,領楪楡、遂段、新豐三縣,何、徐無。遂段、新豐二縣,二漢、晉並無。領縣二。戶一百五十二。去州二千。去京都水一萬五千。

東河陽令,何不注置立,疑與郡俱立。

楪楡長,前漢屬益州郡,後漢屬永昌,晉太康地志屬雲南。前漢「楪」作「葉」。

  雲南太守,晉太康地志云,故屬永昌。何志劉氏分建寧、永昌立。領縣五。 戶三百八十一。去州一千五百。去京都水一萬四千五百。

雲南令,前漢屬益州郡,後漢屬永昌,晉太康地志屬雲南。

雲平長,晉武帝咸寧五年立。

東古復長,漢屬越嶲,晉太康地志屬雲南,並云姑復。永初郡國、何並云東古復。何不注置立。

西古復長,永初郡國有。何不注置立。

  興寧太守,晉成帝分雲南立。領縣二。戶七百五十三。去州一千五百。去京都水一萬四千五百。

梇棟令,漢舊縣,屬益州,晉太康地志屬雲南。

靑蛉令,漢舊縣,屬越嶲,晉太康地志屬雲南。

  興古太守,漢舊郡,晉太康地志故䍧牱。何志劉氏分建寧、䍧牱立,則是後漢末省也。領縣六。戶三百八十六。去州二千三百。去京都水一萬六千。

漏臥令,漢舊縣,屬䍧牱。

宛暖令,漢舊,屬䍧牱。本名宛溫,為桓溫改。

律高令,漢舊縣,屬益州郡,後省。晉武帝咸寧元年,分建寧郡脩雲、俞元二縣間流民復立律高縣。脩雲、俞元二縣,二漢無。

西安令,江左立。

句町令,漢舊縣,屬䍧牱。

南興長,江左立。

  梁水太守,晉成帝分興古立。領縣七。戶四百三十一。去州水三千。去京都水一萬六千。

梁水令,與郡俱立。

騰休長,漢舊縣,屬益州郡,晉太康地志屬興古,何志故屬建寧,晉武帝徙興古治之,遂以屬焉。

西隋令,漢舊縣,屬䍧牱,晉太康地志屬興古。並作「隨」。

毋棳令,漢舊縣,屬益州郡,晉太康地志屬興古。劉氏改曰西豐,晉武帝泰始五年,復為毋棳。

新豐長,何志不注置立。

建安長,何志不注置立。

鐔封長,漢舊縣,屬䍧牱,晉太康地志屬興古。

 

  廣州刺史,吳孫休永安七年,分交州立。領郡十七,縣一百三十六。戶四萬九千七百二十六,口二十萬六千六百九十四。去京都水五千二百。

  南海太守,秦立。秦敗,尉他王此地,至漢武帝元鼎六年,開屬交州。領縣十。戶八千五百七十四,口四萬九千一百五十七。

番禺男相,漢舊縣。

熙安子相,文帝立。

增城令,前漢無,後漢有。

博羅男相,漢舊縣。二漢皆作「傅」字,〔二七〕晉太康地志作「博」。

酉平令,永初郡國有。

龍川令,舊縣。

懷化令,晉安帝立。

綏寧男相,文帝立。

高要子相,漢舊縣,屬蒼梧,文帝廢。

始昌令,文帝立。

  蒼梧太守,漢武帝元鼎六年立。永初郡國又有高要、建陵、寧新、都羅、端溪、撫寧六縣。建陵、寧新,吳立。都羅,晉武分建陵立。晉武帝太康元年,改新寧曰寧新。端溪、別見。撫寧始見永初郡國。高要何志無,餘與永初郡國同。徐志無建陵、寧新、撫寧三縣。何、徐二志並有懷熙一縣。思安、封興、蕩康、僑寧四縣,疑是宋末度此也。今領縣十一。戶六千五百九十三,口萬一千七百五十三。去州水八百。去京都水五千五百九十。

廣信令,漢舊縣。

猛陵令,漢舊縣。

懷熙令,文帝立。

思安令,永初郡國有,及何志並屬晉康,徐志度此。

封興令,永初郡國有,及何志並屬晉康,徐志度此。

蕩康令,永初郡國有,及何志並屬晉康,徐志度此。

僑寧令,永初郡國有,及何志並屬晉康,徐志度此。

遂成令,永初郡國有。

丁留令,晉武帝太康七年,以蒼梧蠻夷賓服立,□作「丁溜」。溜音留。

廣陵令,永初郡國有。

武化令,徐志以前無,疑是宋末所立。

  晉康太守,晉穆帝永和七年分蒼梧立,治元溪。永初郡國治龍鄉。何志無復龍鄉縣,當是晉末立,元嘉二十年前,以龍鄉併端溪也。永初郡國又有封興、蕩康、思安、遼安、開平縣。何志無遼安、開平二縣,餘與永初郡國同。封興、蕩康、思安、別見。遼安、開平,應是晉末立,元嘉二十年前省。今領縣十四。戶四千五百四十七,口一萬七千七百一十。去州水五百。去京都水五千八百。

端溪令,漢舊縣,何志屬蒼梧,徐志屬此。

晉化令,何志不注置立,疑是晉末所立。

都城令,何志晉初分建陵立,今無建陵縣。按太康地志唯有都羅、武城縣。

樂城令,何志無,徐志有。

賓江令,何志無,徐志有。

說城令,何志無,徐志有。

元溪令,晉太康地志屬蒼梧。

夫阮令,永初郡國有。

僑寧令,何志云漢舊縣,檢二漢地理郡國,無。蒼梧又有僑寧縣。

安遂令,文帝立。

永始令,文帝立。

武定令,文帝立。

文招令,何志無,徐志有二文招,一屬綏建,一屬晉康。

熙寧令,何志無,徐志有。

  新寧太守,晉穆帝永和七年,分蒼梧立。永初郡國有平興、永城縣,何、徐志有永城,無平興。此二縣當是晉末立。平興當是元嘉二十年以前省,永城當是大明八年以後省。何志又有熙寧縣,云新立,當是文帝所立。徐志無,當是元嘉二十年後省也。今領縣十四。戶二千六百五十三,口一萬五百一十四。去州水六百二十。去京都水五千六百。

南興令,何志漢舊縣。檢二漢地理郡國、晉太康地志並無。永初郡國有。

臨允令,漢舊縣,屬合浦,晉太康地志屬蒼梧。何志,吳度蒼梧。

新興令,永初郡國有,何志不注置立。

博林令,永初郡國有,何志不注置立。

甘東令,永初郡國有,何志不注置立。

單牒令,永初郡國有,何志不注置立。

威平令,永初郡國有,何志不注置立。

龍潭令,文帝立。

平鄉令,文帝立。

城陽令,文帝立。

威化令,文帝立。

初興令,文帝立。

撫納令,徐志有。

歸順令,徐志有。

  永平太守,晉穆帝升平五年,分蒼梧立。永初郡國有雷鄉、盧平、員鄉、逋寧、開城五縣,當是與郡俱立。何、徐志無雷鄉、員鄉,又有熙平,云新立,疑是文帝所立。雷鄉、員鄉當是元嘉二十年以前省。盧平、逋寧、開城當是大明八年以後省。今領縣七。 戶一千六百九,口一萬七千二百二。去州水一千二百。去京都水五千四百。

安沂令,永初郡國有,何志不注置立。

豐城令,吳立,屬蒼梧。永初郡國併安沂,當是宋初併。何志有,當是元嘉中復立。

蘇平令,永初郡國有,何志不注置立。徐曰藉平。

外字(田叔)安令,永初郡國有,何志不注置立。

夫寧令,永初郡國有,何志不注置立。

武林令,文帝立。

  鬱林太守,秦桂林郡,屬尉他,武帝元鼎六年復,更名。永初郡國有安遠、程安、威定、三縣別見。中冑、歸化五縣。中冑疑卽桂林之中溜。歸化,二漢、晉太康地志無,疑是江左所立。何志無中冑、歸化,餘三縣屬桂林,徐志同。今領縣十七。戶一千一百二十一,口五千七百二十七。去州水一千六百。去京都水七千九百。

布山令,漢舊縣。

領方令,漢舊縣,吳改曰臨浦,晉武復舊。

阿林令,漢舊縣。

鬱平令,吳立曰陰平,晉武太康元年更名。

新邑令,吳立。

建初令,永初郡國有,何志不注置立,徐同。

賓平令,永初郡國有,何志不注置立。

威化令,永初郡國有,何志不注置立。

新林令,永初郡國有,何志不注置立。

龍平令,永初郡國有,何志不注置立。

安始令,吳立曰建始,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懷安令,何志吳改,未知先何名。吳錄地理無懷安縣名,太康地志無,永初郡國有。

晉平令,吳立曰長平,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綏寧令,永初郡國併領方,何無徐有。

歸代令,徐志有。

中冑令,徐志有。

建安令,永初郡國有,何無,徐有。

  桂林太守,本縣名,屬鬱林。吳孫皓鳳皇三年,分鬱林,治武熙縣,不知何時徙。永初郡國有常安、夾陽二縣。夾陽,晉武帝太康元年分龍岡立。常安,太康地志有而王隱無。何、徐並無此二縣。今領縣七。戶五百五十八,口二千二百五。去州水一千五百七十五。去京都水六千八百。

中溜令,漢舊縣,屬鬱林,晉太康地志無。

龍定令,晉武帝太康元年立桂林之龍岡,疑是。永初郡國、何、徐並云龍定。

武熙令,本曰武安,應是吳立,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故屬鬱林。

陽平令,永初郡國、何、徐並有。何云新置。按晉武帝太康元年,立桂林之洋平縣,疑是。

安遠令,晉武帝太康六年立,屬鬱林。永初郡國猶屬鬱林,何、徐屬此。

程安令,永初郡國屬鬱林,何、徐屬此。疑是江左立。

威定令,永初郡國屬鬱林,何、徐屬此。疑是江左立。

  高涼太守,二漢有高涼縣,屬合浦,漢獻帝建安二十三年,吳分立,治思平縣,不知何時徙。吳又立高熙郡,太康中省併高涼,宋世又經立,尋省。永初郡國高涼又有石門、廣化、長度、宋康四縣。何、徐並無宋康,當是宋初所立,元嘉二十年以前省,其餘當是江左所立。領縣七。戶一千四百二十九,口八千一百二十三。去州水一千一百,去京都水六千六百。

思平令,晉太康地志有。

莫陽令,晉太康地志有,屬高興。

平定令,何志有,不注置立。

安寧令,吳立。

羅州令,何志新立。

西鞏令,何志新立。

禽鄉令,何志新立。

  新會太守,晉恭帝元熙二年,分南海立。廣州記云:「永初元年,分新寧立,治盆允。」未詳孰是。領縣十二,戶一千七百三十九,口萬五百九。去州三百五十。

宋元令,永初郡國無,文帝元嘉九年,割南海、新會、新寧三郡界上新民立宋安、新熙、永昌、始成、招集五縣。二十七年,改宋安為宋元。

新熙令。

永昌令。

始成令。

招集令。

盆允令,永初郡國故屬南海,何、徐同。

新夷令,吳立曰平夷,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故屬南海。

封平令,永初郡國云故屬新寧,何云故屬南海,徐同。

封樂令,文帝元嘉十二年,以盆允、新夷二縣界歸化民立。

初賓令,何志新立。

義寧令,何志新立。

始康令,何志新立。

  東官太守,何志故司鹽都尉,晉成帝立為郡。廣州記,晉成帝咸和六年,分南海立。領縣六。戶一千三百三十二,口一萬五千六百九十六。去州水三百七十。去京都水五千六百七十。

寶安男相,永初郡國、何、徐並不注置立。

安懷令,永初郡國、何、徐並不注置立。

興寧令,江左立。

海豐男相,永初郡國、何、徐並不注置立。

海安男相,吳曰海寧,晉武改名。太康地志屬高興。

欣樂男相,本屬南海,宋末度。

  義安太守,晉安帝義熙九年,分東官立。領縣五。戶一千一百一十九,口五千五百二十二。去州三千五百。去京都水八千九百。

海陽令,何志晉初立。晉太康地志無。晉地記故屬東官。

綏安令,何志與郡俱立。晉地記故屬東官。

海寧令,何志與郡俱立。晉地記故屬東官。

潮陽令,何志與郡俱立。晉地記故屬東官。

義招令,晉安帝義熙九年,以東官五營立。

  宋康太守,本高涼西營,文帝元嘉九年立。領縣九。戶一千五百一十三,口九千一百三十一。去州水九百五十。去京都水五千九百七十。

廣化令,晉太康地志有,屬高興,永初郡國屬高涼。

單城令,何志新立。

逐度令,何志新立。

海鄰令,何志新立。

化隆令,何志新立。

開寧令,何志新立。

綏定令,何志新立。

石門長,何志故屬高涼。

威覃長,徐志有。

  綏建太守,文帝元嘉十三年立。孝武孝建元年,有司奏化注、永固、綏南、宋昌、宋泰五縣,舊屬綏建,中割度臨賀,相去旣遠,疑還綏建。今唯有綏南,餘並無。何、徐又有新招縣,云本屬蒼梧,元嘉十九年改配。徐志晉康復有此縣,疑誤。今領縣七。 戶三千七百六十四,口一萬四千四百九十一。去州

新招令,本四會之官細鄉,元嘉十三年分為縣。

化蒙令,本四會古蒙鄉,元嘉十三年分為縣。

懷集令,本四會之銀屯鄉,元嘉十三年分為縣。

四會男相,漢舊縣,屬南海。

化穆令,何志新立。

綏南令,永初郡國、徐並無。

  海昌太守,文帝元嘉十六年立。何有覃化縣,徐無。領縣五。戶一千七百二十四,口四千七十四。去州水六百五十。去京都水五千四百九十四。

寧化令,徐志新立。

威寧令,徐志新立。

永建令,徐志新立。

招懷令,徐志新立。

興定令,文帝元嘉九年立,屬新會,後度此。

  宋熙太守,文帝元嘉十八年,以交州流寓立昌國、義懷、綏寧、新建四縣為宋熙郡,今無此四縣。二十七年,更名宋隆。孝武孝建中,復改為宋熙。領縣七。戶二千八十四,口六千四百五十。去州水三百四十五,去京都水五千二百。

平興令,徐志新立。

初寧令,徐志新立。

建寧令,徐志新立。

招興令,徐志新立。

崇化令,徐志新立。

熙穆令,徐志新立。

崇德令,徐志新立。

  寧浦太守,晉太康地志,武帝太康七年改合浦屬國都尉立。廣州記,漢獻帝建安二十三年,吳分鬱林立,治平山縣。吳錄,孫休永安三年,分合浦立為合浦北部尉,領平山、興道、寧浦三縣。又云晉分平山為始定,寧浦為澗陽,未詳孰是。永初郡國有安廣縣,無始定縣。何、徐並無此郡。領縣六。

澗陽令,晉武帝太康七年立。永初郡國作「簡陽」。

興道令,晉武帝太康元年,以合浦北部營之連道立。吳錄有此縣,未詳。

寧浦令,晉太康地記本名昌平,武帝太康元年更名。吳錄有此縣,未詳。

吳安令,吳錄無。

平山令,晉太康地記有。

始定令,晉太康地記有,永初郡國無。

  晉興太守,晉元帝太興元年,分鬱林立。

晉興。

熙注。

桂林。

增翊。

安廣。

廣鬱。

晉城。

鬱陽。

  樂昌郡。

樂昌令。

始昌令。

宋元令。

樂山令。

義立令。

安樂令。

 

  交州刺史,漢武帝元鼎六年開百越,交趾刺史治龍編。漢獻帝建安八年,改曰交州,治蒼梧廣信縣,十六年,徙治南海番禺縣。及分為廣州,治番禺,交州還治龍編。領郡八,縣五十三。戶一萬四百五十三。去京都水一萬。

  交趾太守,漢武帝元鼎六年開。領縣十二。戶四千二百三十三。

龍編令,漢舊縣。

句漏令,漢舊縣。

朱䳒令,漢舊縣。

吳興令,吳立。

西于令,漢舊縣。

定安令,漢舊縣。

望海令,漢光武建武十九年立。

海平令,吳立曰軍平,晉武改名。

武寧令,吳立。

力知反婁令,漢舊縣。

曲昜音陽令,漢舊縣。

南定令,吳立曰武安,晉武改。何志無。

  武平太守,吳孫皓建衡三年討扶嚴夷,以其地立。領縣六。戶一千四百九十。去州水二百一十,陸下闕。

上闕吳錄無,晉太康地志有。

吳定長,吳立。

新道長,江左立。

晉化長,江左立。

  九眞太守,漢武元鼎六年立。領縣十二。 戶二千三百二十八。去州水八百。去京都水一萬一百八十。

移風令,漢舊縣。故名居風,吳更名。

胥浦令,漢舊縣。

松原令,晉武帝分建初立。

高安令,何志晉武帝立。太康地志無。吳錄晉分常樂立。

建初令,吳立。

常樂令,吳立。

軍安長,何志晉武帝立。太康地志無此縣,而交趾有軍平縣。

武寧令,吳立,何志武帝立。太康地志無此縣而交趾有。

都龐音龍長,漢舊縣。吳錄有,晉太康地志無。

寧夷長,何志晉武帝立,太康地志無。

津梧長,晉武帝分移風立。

  九德太守,故屬九眞,吳分立。何志領縣七,今領縣十一。戶八百九。去州水九百。去京都水一萬九百。

浦陽令,晉武帝分陽遠立。陽遠,吳立曰陽成,太康二年更名,後省。

九德令,何志吳立。

咸驩令,漢舊縣。

都龐長,何志晉武帝分九德立。

西安長,何志晉武帝立。太康地志無,吳錄亦無。

南陵長,何志晉武帝立。太康地志無,王隱有。

越常長,何志吳立,太康地志無。

宋泰令,宋末立。

宋昌令,宋末立。

希平令,宋末立。

  日南太守,秦象郡,漢武元鼎六年更名,吳省,晉武帝太康三年復立。領縣七。戶四百二。去州水二千四百。去京都水一萬六百九十。

西卷令,漢舊縣作「捲」。

盧容令,漢舊縣。

象林令,漢舊縣。

壽泠令,晉武太康十年,分西卷立。

朱吾令,漢舊縣。

無勞長,晉武分北景立。

北景長,漢舊縣。

  義昌郡,宋末立。

  宋平郡,孝武世,分日南立宋平縣,後為郡。

 

  越州刺史,明帝泰始七年立。

  百梁太守,新立。

  𢤱蘇太守,新立。

  永寧太守,新立。

  安昌太守,新立。

  富昌太守,新立。

  南流太守,新立。

  臨漳太守,先屬廣州。

  合浦太守,漢武帝立,孫權黃武七年,更名珠官,孫亮復舊。先屬交州。領縣七。戶九百三十八。去京都水一萬八百。

合浦令,漢舊縣。

徐聞令,故屬朱崖。晉平吳,省朱崖,屬合浦。

朱官長,吳立,「朱」作「珠」。

蕩昌長,晉武分合浦立。

朱盧長,吳立。

晉始長,晉武帝立。

新安長,江左立。

  宋壽太守,先屬交州。


一覧に戻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