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覧に戻る

唐書卷四十三上 志第三十三上
  地理七上


  嶺南道,蓋古揚州之南境,漢南海、鬱林、蒼梧、珠崖、儋耳、交趾、合浦、九眞、日南等郡。韶、廣、康、端、封、梧、藤、羅、雷、崖以東為星紀分,桂、柳、鬱林、富、昭、蒙、龔、繡、容、白、羅而西及安南為鶉尾分。為州七十有三,都護府一,縣三百一十四。其名山:黃嶺、靈洲。其大川:桂、鬱。厥賦:蕉、紵、落麻。厥貢:金、銀、孔翠、犀、象、綵藤、竹布。


……(略)……


  邕州朗寧郡,下都督府。本南晉州,武德四年以隋鬱林郡之宣化置,貞觀八年更名。土貢:金、銀。有金坑。戶二千八百九十三,口七千三百二。縣七。有經略軍。宣化,中下。武德五年析置武緣、晉興、朗寧、橫山四縣。乾元後省橫山。鬱水自蠻境七源州流出,州民常苦之,景雲中,司馬呂仁引渠分流以殺水勢,自是無沒溺之害,民乃夾水而居。武緣,中下。西有都稜鎮。晉興,中下。朗寧,中下。思籠,中下。乾元後開山洞置。如和,中下。本隸欽州,武德五年析南賓、安京置,景龍二年來屬。封陵。中下。乾元後開山洞置。


……(略)……


  安南中都護府,本交趾郡,武德五年曰交州,治交趾。調露元年曰安南都護府,至德二載曰鎮南都護府,大曆三年復為安南。寶曆元年徙治宋平。土貢:蕉、檳榔、鮫革、蚺蛇膽、翠羽。戶二萬四千二百三十,口九萬九千六百五十二。縣八。有經略軍。宋平,上。武德四年置宋州,幷置弘敎、南定二縣。五年析置交趾、懷德二縣,隸交州。六年曰南宋州。貞觀元年州廢,省弘敎、懷德,徙交趾于故南慈州,來屬。南定,本隸宋州,武德四年析宋平置,五年隸交州。大曆五年省,貞元八年復置。太平,中下。本隆平,武德四年置,以縣置隆州,幷置義廉、封溪二縣,治義廉。六年曰南隆州。貞觀元年州廢,省義廉,以封溪隸峯州,隆平來屬。先天元年更名。交趾,中下。武德四年置慈州,幷置慈廉、烏延、武立三縣,以慈廉水因名之。六年曰南慈州。貞觀元年州廢,省三縣更置。朱鳶,上。武德四年置鳶州,幷置高陵、定安二縣。貞觀元年州廢,省高陵、定安,以朱鳶來屬。龍編,中下。武德四年置龍州,幷置武寧、平樂二縣。貞觀元年州廢,省武寧、平樂,以龍編隸仙州,州廢來屬。平道,中下。武德四年置道州,幷置昌國縣。六年曰南道州,是年更名仙州。貞觀十年州廢,省昌國,以平道來屬。武平。中下。本隸道州,武德五年來屬。

  陸州玉山郡,下。本玉山州,武德五年以寧越郡之安海、玉山置。貞觀二年州廢,縣隸欽州。高宗上元二年復置,更名。土貢:銀、玳瑁、鼊皮、翠羽、甲香。戶四百九十四,口二千六百七十四。縣三。烏雷,下。華清,下。本玉山,天寶中更名。寧海。下。本安海。武德四年又置海平縣,貞觀十二年省。至德二載更名。

  峯州承化郡,下都督府。武德四年以交趾郡之嘉寧置。土貢:銀、藤器、白鑞、蚺蛇膽、豆蔻。戶千九百二十。縣五。嘉寧,下。武德四年置新昌、安仁、竹格、石堤四縣,又領封溪縣。貞觀元年省石堤、封溪入嘉寧,後又省安仁。承化,下。新昌,下。貞觀元年省竹格縣入焉。高山,元和後置。珠綠。元和後置。

  愛州九眞郡,下。土貢:紗、絁、孔雀尾。戶萬四千七百。縣六。九眞,下。武德五年置松源、楊山、安預三縣。貞觀元年省楊山、安預,九年省松源。有金,有石磬。安順,下。武德五年置順州,幷析置東河、建昌、邊河三縣。貞觀元年州廢,省三縣入安順,來屬。崇平,下。本隆安。武德五年置安州,幷置敎山、建道、都握三縣,又置山州,幷置岡山、眞潤、古安、西安、建初五縣。貞觀元年廢安州,省敎山、建道、都握入隆安,來屬;又廢山州,省岡山、眞潤、古安、西安入建初,來屬。八年省建初。先天元年更隆安曰崇安,至德二載又更名。軍寧,下。本軍安,武德五年以縣置永州,七年曰都州。貞觀元年州廢,隸南陵州。至德二載更名。日南,下。武德五年置積州,又置積善、津梧、方載三縣;又以移風縣地置前眞州,幷置九皋、建正、眞寧三縣;又以胥浦縣置胥州,幷置攀龍、如侯、博犢、鎮星四縣。九年更積州曰南陵州,貞觀元年曰後眞州。是年廢前眞州,省九皋、建正、眞寧,以移風隸南陵州;又廢胥州,省攀龍、如侯、博犢、鎮星,以胥浦隸南陵州。十年州亦廢,以軍安、日南、移風、胥浦來屬,天寶中省移風、胥浦。長林。下。本無編。

  驩州日南郡,下都督府。本南德州,武德八年曰德州,貞觀元年又更名。土貢:金、金薄、黃屑、象齒、犀角、沈香、班竹。戶九千六百一十九,口五萬八百一十八。縣四。九德,中下。武德五年置安遠、曇羅、光安三縣。是年,以光安置源州,又置水源、安銀、河龍、長江四縣。貞觀八年更名阿州。十三年州廢,省水源、河龍、長江,以光安、安銀來屬。安遠、曇羅、光安、安銀後皆省。浦陽,下。越裳,下。武德五年置明州,幷置萬安、明弘、明定三縣;又以日南郡之文谷、金寧二縣置智州,幷置新鎮、闍員二縣。貞觀元年更曰南智州,省新鎮、闍員。十三年廢明州,省萬安、明弘、明定入越裳,隸智州。後廢智州,省文谷、金寧入越裳,來屬。初以隋林邑郡置林州,比景郡置匕州。又更名匕州曰南景州,貞觀二年綏懷林邑,乃僑治驩州之南境,領比景、朱吾二縣,幷置由文縣。八年第名景州。九年置林州,亦寄治驩州之南境,領林邑、金龍、海界三縣。又置山州,領龍池、盆山二縣。有浦陽戍。戶千三百二十,口五千二百。後為龍池郡。皆貞元末廢。懷驩。下。本咸歡,武德五年置驩州,幷置安人、扶演、相景、西源四縣,治安人。貞觀元年更名演州。十三年省相景。十六年州廢,省安人、扶演、西源,以咸驩來屬。後更咸驩曰懷驩。

  長州文楊郡,下。唐置。土貢:金。戶六百四十八。縣四。文陽,下。銅蔡,下。長山,下。其常。下。

  福祿州唐林郡,下。本福祿郡,總章二年,智州刺史謝法成招慰生獠昆明、北樓等七千餘落,以故唐林州地置。大足元年更名安武州,至德二載更郡曰唐林,乾元元年復州故名。土貢:白鑞、紫𨥥。戶三百一十七。縣三。柔遠,本安遠,至德二載更名。唐林,唐初以唐林、安遠二縣置唐林州,後州、縣皆廢,更置。福祿。下。

  湯州湯泉郡,下。唐以故秦象郡地置。土貢:金。縣三。湯泉,下。綠水,下。羅韶。下。

  芝州忻城郡,下。唐置。戶千二百,口五千三百。縣七。忻城,下。富川,下。平西,下。樂光,下。樂豔,下。多雲,下。思龍。下。

  武峩州武峩郡,下。唐置。戶千八百五十,口五千三百二十。縣七。武峩,下。如馬,下。武義,下。武緣,下。武勞,下。梁山。下。

  演州龍池郡,下。本忠義郡,又曰演水郡。貞觀中廢,廣德二年析驩州復置。土貢:金。戶千四百五十。縣七。忠義,下。懷驩,下。龍池,下。思農,下。武郞,下。武容,下。武金。下。

  武安州武曲郡,下。土貢:金、朝霞布。戶四百五十。縣二。武安,下。臨江。下。

  開元中安南所領有龐州,土貢:孔雀尾、紫𨥥;又有南登州。後皆廢省。

   右嶺南採訪使,治廣州。

 

一覧に戻る

唐書卷四十三下 志第三十三下
  地理七下


羈縻州

  唐興,初未暇於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諸蕃及蠻夷稍稍內屬,卽其部落列置州縣。其大者為都督府,以其首領為都督、刺史,皆得世襲。雖貢賦版籍,多不上戶部,然聲敎所暨,皆邊州都督、都護所領,著于令式。今錄招降開置之目,以見其盛。其後或臣或叛,經制不一,不能詳見。突厥、回紇、党項、吐谷渾隸關內道者,為府二十九,州九十。突厥之別部及奚、契丹、靺鞨、降胡、高麗隸河北者,為府十四,州四十六。突厥、回紇、党項、吐谷渾之別部及龜茲、于闐、焉耆、疏勒、河西內屬諸胡、西域十六國隸隴右者,為府五十一,州百九十八。羌、蠻隸劍南者,為州二百六十一。蠻隸江南者,為州五十一,隸嶺南者,為州九十二。又有党項州二十四,不知其隸屬。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號為羈縻云。


……(略)……


 

    劍南道


諸羌州百六十八。


……(略)……


思亮州 杜州 初漢州 孚川州 渠川州 丘盧州 祐州 計州 龍施州 月亂州 浪彌州 月邊州 團州 櫃州 威川州 米羌州

   右隸巂州都督府


……(略)……


奉上州此下二十二州,開元前置。 輒榮州 劇川州 合欽州 蓬口州 博盧州 明川州 胣䏢州 蓬矢州 大渡州 米川州 木屬州 河東州 甫嵐州 昌明州 歸化州初隸巂州,後來屬。 象川州 叢夏州 和良州 和都州 附樹州 東川州 上貴州此下二十八州,開元十七年置。 滑川州 比川州 吉川州 甫萼州 比地州 蒼榮州 野川州 邛凍州 貴林州 牒珍州 浪彌州 郞郭州 上欽州 時蓬州 儼馬州 邛川州 護邛州 脚川州 開望州 上蓬州 比蓬州 剝重州 久護州 瑤劍州 明昌州 護川州 索古州此下三州,大和以前置。 諾柞州 柏坡州

   右隸黎州都督府


諸蠻州九十二。皆無城邑,椎髻皮服,惟來集于都督府,則衣冠如華人焉。

南寧州漢夜郞地。武德元年開南中,因故同樂縣置,治味。四年置總管府。五年僑治益州。八年復治味,更名郞州。貞觀元年罷都督。開元五年復故名。天寶末沒于蠻,因廢。唐末復置州于清溪鎮,去黔州二十九日行。縣七:味,同樂,升麻,同起,新豐,隴堤,泉麻。 昆州本隋置,隋亂廢。武德元年開南中,復置。土貢:牛黃。縣四:益寧,晉寧,安寧,秦臧。有滇池,在晉寧。其秦臧,則故臧漢地也。 棃州本西寧州,武德七年析南寧州二縣置,貞觀八年更名。北接昆州。縣二:梁水,絳。 匡州本南雲州,武德七年置,貞觀八年更名。漢永昌郡地。縣二:勃弄,匡川。 髳州本西濮州,武德四年置,貞觀十一年更名。漢越巂郡地,南接姚州。縣四:濮水,靑蛉,岐星,銅山。 尹州武德四年置,北接髳州。縣五:馬邑,天池,鹽泉,百泉,涌泉。 曾州武德四年置,西接匡州。縣五:曾,三部,神泉,龍亭,長和。 鉤州本南龍州,武德七年置,貞觀十一年更名。東北接昆州。縣二:望水,唐封。 裒州武德七年置。本弄棟地,南接姚州。縣二:楊彼,樂彊。 宗州本西宗州,武德七年置,貞觀十一年第名宗州。北接姚州。縣三:宗居,石塔,河西。 微州本西利州,武德七年置,貞觀十一年更名。北接縻州。縣二:深利,十部。 縻州本西豫州,武德七年置,貞觀三年更名。南接姚州。初為都督府,督縻、望、謻羅三州,後罷都督。縣二:磨豫,七部。 望州貞觀末以諸蠻內附,與傍州同置,初隸郞州都督,後來屬。 謻羅州 盤州本西平州,武德四年置,貞觀八年更名。故興古郡地,其南交州。縣三:附唐,平夷,盤水。 麻州貞觀二十二年析郞州置。 英州 聲州 勤州 傍州貞觀二十三年,諸蠻末徒莫祗、儉望二種落內附,置傍、望、求、丘、覽五州。 求州 丘州 覽州 咸州 瀘慈州 歸武州 嚴州 湯望州 武德州 奏龍州 武鎮州本武恆,避穆宗名改。 南唐州 連州縣六:當為,都寧,邏遊,羅龍,加平,清坎。 南州析盈州置。縣三:播政,百榮,洪盧。 德州析志州置。縣二:羅連,萬巖。 為州析扶德州置。縣二:扶,羅僧。 洛州析鏡州置。縣四:臨津,賓夷,曾城,葱藥。 移州析悅州置。縣三:移當,臨河,湯陵。 悅州縣六:甘泉,靑賓,臨川,悅水,夷鄰,胡璠。 鏡州縣六:夷郞,賓唐,溪琳,琮連,池臨,野幷。筠州縣八:鹽水,筠山,羅余,臨居,澄瀾,臨崑,唐川,尋源。 志州「志」一作「總」。縣四:浮萍,雞惟,夷賓,河西。盈州縣四:盈川,塗賽,播陵,施燕。 武昌州縣七:洪武,羅虹,琅林,夷朗,來賓,羅新,綺婆。 扶德州縣三:宋水,扶德,阿陰。 播朗州析鞏州置。縣三:播勝,從顏,順化。 信州 居州 炎州 馴州縣五:馴祿,天池,方陀,羅藏,播騁。 騁州縣二:斛木,羅相。 浪川州貞元十三年,節度使韋皋表置。縣五:郞浪,郞違,何度,郞仁,因閤。 協州本隋置,隋亂廢。武德元年開南中復置,縣三:東安,西安,胡津。 靖州析協州置。縣二:靖川,分協。 曲州本恭州,隋置,隋亂廢。武德元年開南中復置,八年更名。故朱提郡,北接協州。縣二:朱提,唐興。朱提,本安上,武德七年更名。 播陵州析盈州置。 鉗州析開邊縣置。 哥靈州 滈州縣三:拱平,掃宮,羅谷。 切騎州縣四:柳池,奏祿,縻託,通識。 品州縣三:八秤,松花,牧。 從州縣六:從花,昆池,武安,羅林,梯山,南寧。 牱連州縣三:牱連,羅名,新戍。 碾衞州縣三:麻金,碾衞,涪麻。

   右隸戎州都督府

于州武德四年以古滇王國民多姚姓,因置姚州都督,幷置州十三。 異州 五陵州 䄂州 和往州 舍利州 范鄧州 野共州 洪郞州 日南州 眉鄧州 邆備州 洛諾州

   右隸姚州都督府


……(略)……


 

    江南道


諸蠻州五十一。

牂州武德三年以牂柯首領謝龍羽地置,四年更名柯州,後復故名。初,牂、琰、莊、充、應、矩六州皆為下州,開元中降牂、琰、莊為羈縻,天寶三載又降充、應、矩為羈縻。縣三:建安,賓化,新興。建安,本牂柯,武德二年更名。新興與州同置。 琰州貞觀四年置。縣五:武侯,望江,應江,始安,東南。貞觀中又領隆昆、琰川二縣,後省。 莊州本南壽州,貞觀三年以南謝蠻首領謝彊地置,四年更名,十一年為都督府,景龍二年罷都督。故隋牂柯郡地。南百里有桂嶺關。縣七:石牛,南陽,輕水,多樂,樂安,石城,新安。貞觀中又領清蘭縣,後省。 充州武德三年以牂柯蠻別部置,縣七:平蠻,東停,韶明,牂柯,東陵,辰水,思王。 應州貞觀三年以東謝首領謝元深地置,縣五:都尚,婆覽,應江,陁隆,羅恭。 矩州武德四年置。 明州貞觀中以西趙首領趙磨酋地置。 蒍州 勞州 羲州 福州 犍州 邦州 清州 峩州 蠻州縣一:巴江。 外字(山/歐)外字(山/歐)」一作「鼓」。 濡州 琳州縣三:多梅,古陽,多奉。 鸞州 令州 那州 暉州 都州 總州咸亨三年,昆明十四姓率戶二萬內屬分置。 敦州咸亨三年析內屬昆明部置,縣六:武寧,溝水,古質,昆川,叢燕,孤雲。 殷州咸亨三年析昆明部置,後廢。開元十五年分戎州復置,後又廢。貞元二年,節度使韋皋表復置。故南漢之境也。縣五:殷川,東公,龍原,韋川,賓川。初與敦州皆隸戎州都督,後來屬。 候州 晃州 樊州 稜州 添州 普寧州 功州 亮州 茂龍州 延州 訓州 卿州貞觀十五年置。 雙城州 整州 懸州 撫水州縣四:撫水,古勞,多蓬,京水。 思源州 逸州 南平州 勳州 襲州 寶州萬歲通天二年以昆明夷內附置。 姜州 鴻州縣五:樂鴻,思翁,都部,新庭,臨川。

   右隸黔州都督府


 

    嶺南道


諸蠻州九十二。


……(略)……


椳州縣八:正平,富平,龍源,思恩,饒勉,武招,都象,歌良。 歸順州本歸淳,元和初更名。 思剛州 侯州 歸誠州 倫州 石西州 思恩州 思同州 思明州縣一:顯川。 萬形州 萬承州 上思州 談州 思琅州 波州 員州 功饒州 萬德州 左州 思誠州 𩹄州 歸樂州 靑州 得州 七源州

   右隸邕州都督府

德化州永泰二年以林覩符部落置。縣二:德化,歸義。 郞茫州永泰二年以林覩符部落分置。縣二:郞茫,古勇。 龍武州大曆中以潘歸國部落置。縣二:龍丘,福宇。 歸化州縣四:歸朝,洛都,落回,落巍。 郡州土貢:白鑞、孔雀尾。縣二:郡口,樂安。 萬泉州縣一:陸水。 思農州縣三:武郞,武容,武全。 為州縣三:都龍,漢會,武零。 西原州縣三:羅和,古林,羅淡。 林西州縣二:林西,甘橘。 思廓州縣三:都寧,昆陽,羅方。 武靈州縣三:文葛,甘郞,蘇物。 新安州縣三:歸化,賓陽,安德。 金廓州縣三:羅嘉,文龍,祿榮。 提上州縣三:長賓,提頭,朱綠。 甘棠州縣一:忠誠。 武定州縣三:福祿,柔遠,康林。 都金州縣四:溫泉,嘉陵,甘陽,都金。 諒州縣二:武興,古都。 武陸州開成三年,都護馬植表以武陸縣置。 平原州開成四年析都金州之平原館置。縣三:龍石,平林,龍當。 龍州 武定州 眞州 信州 思陵州 祿州中宗時有單樂縣,後省。 南平州 西平州 門州 餘州 巋州 金隣州儀鳳元年置。 暑州 羅伏州 儋陵州 樊德州 金龍州 哥富州貞元十二年置。 尚思州貞元十二年置。 安德州貞元十二年置。

   右隸安南都護府

蜀爨蠻州十八貞元七年領州名逸。

   右隸峯州都督府

 
 

  唐置羈縻諸州,皆傍塞外,或寓名於夷落。而四夷之與中國通者甚衆,若將臣之所征討,敕使之所慰賜,宜有以記其所從出。天寶中,玄宗問諸蕃國遠近,鴻臚卿王忠嗣以西域圖對,纔十數國。其後貞元宰相賈耽考方域道里之數最詳,從邊州入四夷,通譯于鴻臚者,莫不畢紀。其入四夷之路與關戍走集最要者七:一曰營州入安東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麗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雲中道,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鶻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廣州通海夷道。其山川聚落,封略遠近,皆概舉其目。州縣有名而前所不錄者,或夷狄所自名云。


……(略)……


  安南經交趾太平,百餘里至峯州。又經南田,百三十里至恩樓縣,乃水行四十里至忠城州。又二百里至多利州,又三百里至朱貴州,又四百里至丹棠州,皆生獠也。又四百五十里至古湧步,水路距安南凡千五百五十里。又百八十里經浮動山、天井山,山上夾道皆天井,間不容跬者三十里。二日行,至湯泉州。又五十里至祿索州,又十五里至龍武州,皆爨蠻安南境也。又八十三里至儻遲頓,又經八平城,八十里至洞澡水,又經南亭,百六十里至曲江,劍南地也。又經通海鎮,百六十里渡海河、利水至絳縣。又八十里至晉寧驛,戎州地也。又八十里至柘東城,又八十里至安寧故城,又四百八十里至雲南城,又八十里至白崖城,又七十里至蒙舍城,又八十里至龍尾城,又十里至大和城,又二十五里至羊苴咩城。

  自羊苴咩城西至永昌故郡三百里。又西渡怒江,至諸葛亮城二百里。又南至樂城二百里。又入驃國境,經萬公等八部落,至悉利城七百里。又經突旻城至驃國千里。又自驃國西度黑山,至東天竺迦摩波國千六百里。又西北渡迦羅都河至奔那伐檀那國六百里。又西南至中天竺國東境恆河南岸羯朱嗢羅國四百里。又西至摩羯陀國六百里。

  一路自諸葛亮城西去騰充城二百里。又西至彌城百里。又西過山,二百里至麗水城。乃西渡麗水、龍泉水,二百里至安西城。乃西渡彌諾江水,千里至大秦婆羅門國。又西渡大嶺,三百里至東天竺北界箇沒盧國。又西南千二百里,至中天竺國東北境之奔那伐檀那國,與驃國往婆羅門路合。

  一路自驩州東二日行,至唐林州安遠縣,南行經古羅江,二日行至環王國之檀洞江。又四日至朱崖,又經單補鎮,二日至環王國城,故漢日南郡地也。

  自驩州西南三日行,度霧溫嶺,又二日行至棠州日落縣,又經羅倫江及古朗洞之石蜜山,三日行至棠州文陽縣。又經漦漦澗,四日行至文單國之算臺縣,又三日行至文單外城,又一日行至內城,一曰陸眞臘,其南水眞臘。又南至小海,其南羅越國,又南至大海。

 

  廣州東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門山,乃帆風西行,二日至九州石。又南二日至象石。又西南三日行,至占不勞山,山在環王國東二百里海中。又南二日行至陵山。又一日行,至門毒國。又一日行,至古笪國。又半日行,至奔陀浪洲。又兩日行,到軍突弄山。又五日行至海硤,蕃人謂之「質」,南北百里,北岸則羅越國,南岸則佛逝國,佛逝國東水行四五日,至訶陵國,南中洲之最大者。又西出硤,三日至葛葛僧祇國,在佛逝西北隅之別島,國人多鈔暴,乘舶者畏憚之。其北岸則箇羅國。箇羅西則哥谷羅國。又從葛葛僧祇四五日行,至勝鄧洲。又西五日行,至婆露國。又六日行,至婆國伽藍洲。又北四日行,至師子國,其北海岸距南天竺大岸百里。又西四日行,經沒來國,南天竺之最南境。又西北經十餘小國,至婆羅門西境。又西北二日行,至拔䫻國。又十日行,經天竺西境小國五,至提䫻國,其國有彌蘭太河,一曰新頭河,自北渤崑國來,西流至提䫻國北,入于海。又自提䫻國西二十日行,經小國二十餘,至提羅盧和國,一曰羅和異國,國人於海中立華表,夜則置炬其上,使舶人夜行不迷。又西一日行,至烏剌國,乃大食國之弗利剌河,南入于海。小舟泝流,二日至末羅國,大食重鎮也。又西北陸行千里,至茂門王所都縛達城。

  自婆羅門南境,從沒來國至烏剌國,皆緣海東岸行;其西岸之西,皆大食國,其西最南謂之三蘭國。自三蘭國正北二十日行,經小國十餘,至設國。又十日行,經小國六七,至薩伊瞿和竭國,當海西岸。又西六七日行,經小國六七,至沒巽國。又西北十日行,經小國十餘,至拔離謌磨難國。又一日行,至烏剌國,與東岸路合。

  西域有陀拔思單國,在疏勒西南二萬五千里,東距勃達國,西至涅滿國,皆一月行,南至羅剎支國半月行,北至海兩月行。

  羅剎支國東至都槃國半月行,西至沙蘭國,南至大食國皆二十日行。

  都槃國東至大食國半月行,南至大食國二十五日行,北至勃達國一月行。

  勃達國東至大食國兩月行,西北至岐蘭國二十日行,北至大食國一月行。

  河沒國東南至陀拔國半月行,西北至岐蘭國二十日行,南至沙蘭國一月行,北至海兩月行。

  岐蘭國西至大食國兩月行,南至涅滿國二十日行,北至海五日行。

  涅滿國西至大食國兩月行,南至大食國一月行,北至岐蘭國二十日行。

  沙蘭國南至大食國二十五日行,北至涅滿國二十五日行。

  石國東至拔汗那國百里,西南至東米國五百里。

  罽賓國在疏勒西南四千里,東至俱蘭城國七百里,西至大食國千里,南至婆羅門國五百里,北至吐火羅國二百里。

  東米國在安國西北二千里,東至碎葉國五千里,西南至石國千五百里,南至拔汗那國千五百里。

  史國在疏勒西二千里,東至俱蜜國千里,西至大食國二千里,南至吐火羅國二百里,西北至康國七百里。


一覧に戻る